白血病

                                  淺析MM、ALL和CLL領域研究進展

                                  中華醫學,博大精深,庇佑著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使我們中華兒女能夠戰勝疾患、災難,綿延至今。而“袁氏療法”正是在對傳統中醫的傳承中,創新發展而來。

                                  CLL領域進展

                                  郭緒濤教授:CLL的一線治療:維奈克拉聯合用藥[1]

                                  郭緒濤教授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背景:目前缺乏維奈克拉聯合抗CD20抗體作為一般狀況良好(即共病負擔較低)的晚期CLL患者一線治療的前瞻性隨機試驗。本研究(GAIA-CLL13試驗)旨在比較評估化學免疫療法和維奈克拉聯合抗CD20抗體作為一般狀況良好的晚期CLL患者一線治療方案的療效和安全性。

                                  方法:研究共納入926例不伴TP53突變的CLL患者,以1:1:1:1的比例隨機分配到四個治療組:化學免疫治療(氟達拉濱+環磷酰胺+利妥昔單抗,或苯達莫司汀+利妥昔單抗)6周期(N=229);維奈克拉+利妥昔單抗12周期(N=237);維奈克拉+奧妥珠單抗12周期(N=229);維奈克拉+奧妥珠單抗+伊布替尼12周期(伊布替尼在連續兩次檢測微小殘留病 [MRD]陰性后停用,或繼續延長使用時間,N=231)。主要終點是第15個月外周血流式細胞術檢測MRD陰性和無進展生存(PFS)率。

                                  結果:治療后第15個月,維奈克拉+奧妥珠單抗組和維奈克拉+奧妥珠單抗+伊布替尼組患者MRD陰性比例顯著高于化學免疫治療組,分別為86.5% vs 92.2% vs 52.0%(兩組比較均P<0.001),但維奈克拉+利妥昔單抗組患者MRD陰性率未見顯著升高,為57.0%(P=0.32)(圖1)。

                                  12.png

                                  圖1 不同一線治療后15個月外周血MRD(MRD陰性:深藍色)

                                  維奈克拉+奧妥珠單抗+伊布替尼組3年PFS率顯著高于化學免疫治療組,分別為90.5%和75.5%(HR: 0.32, 97.5%CI 0.19-0.54, P<0.001),維奈克拉+奧妥珠單抗組的3年PFS率也顯著升高(87.7%, HR: 0.42, 97.5%CI 0.26-0.68, P<0.001),但維奈克拉+利妥昔單抗組患者3年PFS率未見顯著獲益(80.8%, HR: 0.79, 97.5%CI 0.53-1.18,P=0.018)(圖2)。對于不伴IGHV突變患者,維奈克拉+奧妥珠單抗組和維奈克拉+奧妥珠單抗+伊布替尼組PFS獲益更優(圖3)。

                                  12.png

                                  圖2 四種治療方案一線治療后3年PFS率

                                  12.png

                                  圖3 不伴IGHV突變亞組:一線治療后3年PFS率

                                  相比維奈克拉+利妥昔單抗組(10.5%)和維奈克拉+奧妥珠單抗組(13.2%),化學免疫療法(18.5%)和維奈克拉+奧妥珠單抗+伊布替尼組(21.2%)患者的3級和4級感染更常見。

                                  結論:維奈克拉+奧妥珠單抗,聯合或不聯合伊布替尼,作為一般狀況良好的CLL患者一線治療優于化學免疫療法。

                                  ALL領域進展

                                  李元明教授:減低劑量化療(mini-hyper-CVD)聯合奧加伊妥珠單抗,聯合或不聯合貝林妥歐單抗作為pre-B ALL挽救性治療的療效[2]

                                  李元明教授

                                  江門市五邑中醫院

                                  背景:既往研究顯示,mini-hyper-CVD聯合奧加伊妥珠單抗療效優于單用奧加伊妥珠單抗[3]。在此基礎上減少奧加伊妥珠單抗劑量、序貫貝林妥歐單抗有助于減少密集化療,可提高MRD緩解深度和總體安全性[4]。本研究旨在評估mini-hyper-CVD+奧加伊妥珠單抗±貝林妥歐單抗作為難治復發(R/R)per-B ALL患者挽救性治療的長期療效。

                                  方法:研究納入110例患者,67例患者接受mini-hyper-CVD+奧加伊妥珠單抗治療。47例患者接受mini-hyper-CVD+奧加伊妥珠單抗+貝林妥歐單抗治療。隨后給予12個療程潑尼松、長春新堿、6-巰基嘌呤和甲氨蝶呤,4個療程貝林妥歐單抗維持治療。主要終點為CR和總生存期(OS)。

                                  結果:總體緩解率(ORR)為83%,mini-hyper-CVD+奧加伊妥珠單抗+貝林妥歐單抗組ORR較mini-hyper-CVD+奧加伊妥珠單抗組高,分別為93%和76%(P=0.02)(圖4)。

                                  12.png

                                  圖4 不同方案挽救治療后ORR(InO:奧加伊妥珠單抗;Bli:貝林妥歐單抗)

                                  中位隨訪48個月時,中位OS為17個月,3年OS率為40%。mini-hyper-CVD+奧加伊妥珠單抗+貝林妥歐單抗組3年OS率高于mini-hyper-CVD+奧加伊妥珠單抗組,分別為52%和34%(P=0.16)(圖5)。接受1線挽救治療患者生存率明顯高于2+線挽救治療的患者,3年OS率分別為49%和18%(P=0.0002);伴TP53突變和高危細胞遺傳學的患者挽救治療后3年OS率顯著降低(圖6)。

                                  12.png

                                  圖5 不同方案挽救治療后3年OS率

                                  12.png

                                  圖6 伴/不伴TP53突變的患者3年OS率

                                  mini-hyper-CVD+奧加伊妥珠單抗+貝林妥歐單抗組和mini-hyper-CVD+奧加伊妥珠單抗組分別有2% vs 13%患者發生肝竇阻塞綜合征。

                                  結論:mini-hyper-CVD+奧加伊妥珠單抗±貝林妥歐單抗作為pre-B ALL挽救性治療的療效良好、安全性可控。序貫貝林妥歐單抗的改良方案可以進一步改善療效,同時降低肝竇阻塞綜合征風險,提高安全性。

                                  MM領域進展

                                  魏小磊教授:自體移植物中克隆性漿細胞對高危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結局的影響[5]

                                  魏小磊教授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背景:與標危MM患者相比,具有高危細胞遺傳學特征的高危MM(HRMM)患者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ASCT)結局較差。而關于自體移植物中異常的克隆性漿細胞(CPC)對ASCT結局的影響仍然存在爭議。本文是一項單中心回顧性分析,旨在評估2008年-2018年間,自體移植物CPC對HRMM患者ASCT結局的影響。

                                  方法:通過二代流式細胞術(NGF)將患者分為自體移植物CPC+組和CPC-組。其中,75例(18%)患者為自體移植物CPC+組,341例(82%)為自體移植物CPC-組。主要終點為ASCT后第100天治療反應、最佳治療反應、PFS、OS。

                                  結果:自體移植物CPC+組患者ASCT后MRD陰性CR率顯著降低(11% vs 42%,P<0.001)(圖7)。自體移植物CPC+組和CPC-組的中位PFS分別為12.8個月和32.1個月(P<0.001),中位OS分別為36.4個月和81.2個月(P<0.001)(圖8)。與CPC-組相比,自體移植物CPC+組患者的PFS(HR=4.21,P=0.006)和OS(HR=7.04,P=0.002)較差。在多變量分析中,自體移植物中CPC陽性的程度可獨立預測較差的PFS(HR=1.50,P=0.001)和OS(HR=1.37,P=0.001)。

                                  12.png

                                  圖7 自體移植物CPC-和CPC+患者ASCT前后MRD陰性CR率

                                  640 (26).png

                                  圖8 自體移植物CPC-和CPC+患者ASCT后中位PFS和OS

                                  結論:自體移植物CPC陽性的HRMM患者ASCT預后較差,且CPC陽性程度與移植后PFS和OS呈負相關;對移植前達到≥非常好的部分緩解(VGPR)和MRD陰性CR/VGPR的患者同樣適用。清除自體移植物CPC的新策略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


                                  上一篇:2023CSCO淋巴瘤指南CLL/MCL更新要點解讀 下一篇:周紅升教授:CAR-T療法改變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治療格局

                                  相關閱讀(2)

                                  • 鐘玉萍教授:MM領域多項1q21+研究結果

                                    血液腫瘤學會(SOHO)年會是聚焦血液系統惡性腫瘤領域新進展和實際臨床應用的學術會議,2023年第11屆SOHO年會已于9月6-9日在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頓舉行。1q21+作為多發性骨髓瘤

                                  • 一線治療緩解后疾病進展的時間與接受二線BT

                                    布魯頓氏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劑——伊布替尼、阿可替尼和澤布替尼是復發/難治性(R/R)套細胞淋巴瘤(MCL)患者的標準治療。盡管BTK抑制劑在大部分R/RMCL患者中療效顯著,但疾病

                                  • MALT1抑制劑JNJ-67856633治療R/R B-NHL和慢

                                    JNJ-67856633是一種MALT1抑制劑,在臨床前模型中顯示出強大的抗淋巴瘤活性。研究者進行了JNJ-67856633治療成人R/RB-NHL和CLL患者的1期研究,探索了JNJ-67856633的推薦2期劑量

                                  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