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

                                  馮茹教授:濾泡性淋巴瘤基于風險分層的治療策略

                                  中華醫學,博大精深,庇佑著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使我們中華兒女能夠戰勝疾患、災難,綿延至今。而“袁氏療法”正是在對傳統中醫的傳承中,創新發展而來。

                                  濾泡性淋巴瘤(FL)是第二常見的淋巴瘤,約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0%–30%,發病中位年齡約為60歲。FL起源于生發中心B細胞,約85%的FL患者攜帶t(14;18),其導致BCL-2蛋白過表達。靶向CD20單克隆抗體藥物顯著改善了FL患者的預后,雖然一些患者可達到正常預期壽命,中位生存期接近二十年,但大多數FL患者仍無法治愈。該疾病常經歷復發的臨床過程,且每次復發后的緩解持續時間(DOR)和總生存期(OS)不斷縮短。


                                  早期復發是FL患者重要的預后因素之一,盡管對早期復發尚無統一定義,目前廣泛認為一線化學免疫治療24個月內出現疾病進展(POD24)是重要的不良預后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POD24患者的5年OS率為41%-50%,POD30患者的10年OS率為53%。然而,在確診時識別POD24 FL患者的診斷工具尚未問世;目前濾泡性淋巴瘤國際預后指數(FLIPI)是FL常用的預后評分系統,該評分系統對POD24預測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60%-78%和56%–62%,一些確診時FLIPI評分高的FL患者并不會出現POD24且生存良好,相反,一些POD24患者在首次復發/進展后的生存期(SF1R)良好。在沒有高效識別POD24工具的情況下,有研究者探索了POD24 FL患者的特征以及疾病進展時的重要預后因素,以便更好地依據真實數據對FL患者進行風險分層。醫脈通特邀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馮茹教授對本研究進行點評,以饗讀者。


                                  研究方法


                                  研究者從GELTAMO數據庫的2193例1-3a級FL患者中篩選出2000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接受前線免疫化療、隨訪時間超過24個月(對于存活患者)的1067例患者,其中162例患者在開始治療后24個月內疾病復發/進展,是本研究的主要對象;其余905例接受一線免疫化學療法的(非POD24)患者用于生存分析的結果對比。該回顧性分析收集了一線治療前和疾病復發/進展時FL患者的主要臨床和生物學數據,包括性別、年齡、ECOG體能狀態評分、Ann Arbor分期和血清乳酸脫氫酶(LDH)等數據。


                                  研究結果


                                  POD24 FL患者的臨床特征與預后結局


                                  在162例(15.2%)POD24 FL患者中,31例(19%)在首次復發/進展時發生了組織學轉化(HT)。所有患者(n=162)均接受了基于化學免疫療法的一線治療(74%接受R-CHOP方案),86%的患者獲得了緩解,其中50%為完全緩解(CR);30%的患者接受利妥昔單抗維持治療。從一線治療到疾病復發/進展的中位時間為11.28個月(1-24個月)。疾病進展時患者的中位年齡為59歲(27-88),75%的患者Ann Arbor分期為晚期,54%的患者有四個及以上的淋巴結區域受累,17%的患者有大塊病變。表1列出了POD24患者首次復發時的主要臨床和生物學特征。


                                  表1. POD24患者首次復發時的主要臨床和生物學特征

                                  001.png


                                  POD24患者(n=162)的中位隨訪時間為11.0年,122例患者(75%)在挽救治療后最終出現進展,10年首次復發/進展后的無進展生存(PFSF1R)率為25%(95%CI:18–32)。96例患者(59%)死亡,10年SF1R率為40%(95%CI:32–48)。死亡原因包括疾病進展(n=63,76%)、繼發性腫瘤(n=9,11%)、感染(n=8,10%)、不明原因(n=13,9%)和其他原因(n=3,1例心肌炎、1例異基因移植、1例中樞神經系統缺血性卒中)。確診時無可以預測SF1R的變量。一線治療后達到CR能預示更好的SF1R(p<0.001)。首次復發時預測較差SF1R的變量具體為:年齡>60歲(p<0.001)、AnnArbor分期為晚期(p<0.001)、LDH水平高(p<0.001)、Hb低于120g/L(p<0.001)、高β2-微球蛋白(p=0.006)、FLIPI評分高危(p<0.001)、FLIPI-2評分高危(p<0.001)和PRIMA-PI評分高危(p=0.013)。與未出現HT患者相比,HT患者的SF1R更差,10年SF1R率分別為44%和24%(p<0.001)。挽救治療后達到CR患者的SF1R優于未達到CR的患者(p<0.001)。在多變量分析中,只有FLIPI高危和HT對SF1R具有預后意義。具體預后分析結果如圖1。


                                  001.png

                                  圖1.POD24 FL患者首次復發/進展后生存情況分析


                                  POD24與非POD24患者的生存結局對比


                                  POD24患者(n=122)的OS短于非POD24患者(n=834)。相對生存率分析結果表明,與年齡和性別匹配的西班牙對照人群中的非POD24患者相比,研究隊列的POD24和非POD24患者的預期壽命顯著縮短,分別為38%和7%。此外POD24患者中的低危組,即復發時FLIPI評分中低危且未發生HT的患者,與非POD24隊列的OS無差異;但與年齡和性別匹配的西班牙對照人群相比,這些患者的死亡風險仍較高。具體生存分析對比結果如圖2。


                                  001.png

                                  圖2. POD24與非POD24患者的生存分析對比


                                  研究結論


                                  該研究表明,無論挽救治療方案如何,未發生HT且FLIPI評分低中危的POD24 FL患者有著很好的生存結局,OS可能與非POD24患者群體相當。未來還需開展針對早期復發FL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更好地描述該患者群體的特征,驗證該研究中探討的預后因素,以便建立基于風險分層的FL治療策略。



                                  馮茹教授點評:


                                  濾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是一組最常見的、高度異質性的的惰性淋巴瘤,免疫化療明顯改善了預后,中位生存期可達20年,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現早期復發、進展及發生組織學轉化,因此早期識別這類患者并改善其預后是面臨的難題和熱點。雖然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出現多種預后因素模型,包括濾泡淋巴瘤國際預后指數(FLIPI)、FLI-PI-2、m7-FLIPI及PRIMA-PI等,但預測患者早期進展尚不理想。


                                  一線化學免疫治療24個月內出現疾病進展的FL患者(POD24),總體上與非POD24的患者相比生存較差。然而哪些因素能夠預測POD24,以往文獻報道顯示目前常用的預后模型與POD24是否發生并非完全相符,本文回顧性探索了162例POD24 FL患者的臨床特征以及疾病進展時的相關預后因素,中位隨訪時間為11.0年,分析了年齡、Ann Arbor分期、、LDH水平、Hb水平、β2-微球蛋白、FLIPI評分、 FLIPI-2評分、PRIMA-PI評分、10年首次復發/進展后的無進展生存(PFSF1R)、首次復發/進展后的生存期(SF1R)、一線治療后CR、首次復發/進展時發生了組織學轉化(HT)等,在多變量分析結果表明,FLIPI高危和HT對SF1R具有預后意義,但未來尚需展開前瞻性研究,驗證本文結論,以便更好的指導臨床分層治療。


                                  上一篇:馬軍教授:聚醫患之聲,助臨床之踐,《中國CD30陽性淋巴瘤診療生存現狀白皮書》重磅發布! 下一篇:中國淋巴瘤診療領域蓬勃發展,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

                                  相關閱讀(2)

                                  • 鐘玉萍教授:MM領域多項1q21+研究結果

                                    血液腫瘤學會(SOHO)年會是聚焦血液系統惡性腫瘤領域新進展和實際臨床應用的學術會議,2023年第11屆SOHO年會已于9月6-9日在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頓舉行。1q21+作為多發性骨髓瘤

                                  • 解讀苯達莫司汀在惰性淋巴瘤中的應用

                                    原研苯達莫司汀全球已上市30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其聯合方案在惰性淋巴瘤中的應用目前已獲國內外眾多權威指南/共識推薦,成為了多種惰性淋巴瘤亞型的標準治療方案,為惰性

                                  • 年輕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

                                    大部分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患者可通過免疫化療(如R-CHOP方案)達到完全緩解,但是中樞神經系統(CNS)復發仍是DLBCL患者治療失敗的重要原因。已有研究表明,在治療失敗的

                                  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